第372章、人尽其用-《光宗耀明》
第(2/3)页
潞王好就好在都听,虽然也意识到以后好像不能从宗明号、昌明号当中分润了,他以前的钱全被皇帝吞了?
但又说了不用额外拿出钱来,只不过这些股本就折算成为一个朝鲜新商号里的股本了,以后与大明贸易所得里面,他就独分大头。
当然了,与成为一国之主的利益比起来,这些都算不得什么。
如果能用那些钱就买个国主做做,只怕不知多少人愿意。
在皇帝与潞王聊家常的过程里,有一个人一直在外面等着。
因为他知道自己一会要进去。
这个人的心情很复杂,他没想到自己最终的出路在这里。
过了很久之后,刘若愚过来传召:“李都督,陛下传召。”
李三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进入了房间。
“臣叩见陛下,叩见殿下。”
“平身吧。”朱常洛笑呵呵地对潞王说道,“王叔,以道甫才干,你在朝鲜就无忧了。”
“李都督……啊不,李总督!”潞王激动地过来拉着他的手,“朝鲜国务,以后可就拜托李总督了!”
“今日时间还多,坐下来慢慢聊。”朱常洛看着李三才,“如何厘清朝鲜局势,鼎定新朝,道甫胸中自有沟壑。”
李三才,朱常洛不待见。
但相反,他很适合朝鲜。
权位,朱常洛直接给他到顶了:总督朝鲜政务。
身为明臣,做不得王更做不得皇,李三才原想追求的,不过是名、是足以传数世的家族人脉和财富。
但朱常洛对朝鲜有着明确的规划和期待,有高度的关注,李三才在朝鲜最方便做的,反而符合大明的利益。
那就是用他擅长搞关系的能力,在朝鲜搞出一张依托大明的人脉网络。即便他李家在朝鲜真的成为一个显赫大族了又如何?那仍是挤占原先朝鲜世家大族的空间。
至于敛财、架空朝鲜王?不说他能办到哪种程度,但是他在枢密院走过一遭、知道朝廷的终极目的是将朝鲜化为实土、下一步还将以朝鲜为北线跳板经略倭国,他都不可能在朝鲜做过分。
要不然图一时之快、将来落个族灭?
被压了多年的李三才现在终于可以施展抱负了,皇帝给他的仍是恩。
“朝鲜贫弱,你们都要惜民力、恤民生。”朱常洛重点是对李三才说的,“度很重要。无有利,大明士绅富户又如何甘心在朝鲜落地生根?但要看到长远之利,不能竭泽而渔。除了道甫,沈咨政也举荐了一些人……”
李三才默默地听着。
沈一贯,他当然很熟悉。
沈一贯举荐的人,他也熟悉。
现在皇帝就这么明晃晃地派重享受的潞王、不耻于言私利的一些臣子到朝鲜,似乎就要看看他们能不能从利字出发,把朝鲜的利理成依附于大明之利。
如果能够,他们从此就能在朝鲜成为足以传数世甚至更久的真正大族,不断同化当地人,成为大明在朝鲜统治的中坚。
如果不能,那么对大明来说,将来都是杀之以平民愤、进而直接遣流官治理的契机和理由。
潞王接受着来自皇帝和李三才的信息轰炸,头昏脑涨之后先去休息一阵,消化好了,夜里还有对朝鲜新王和朝鲜群臣的赐宴。
李三才则留了下来,皇帝还有些话对他说。
“朕素知你才干。朕唯一担心的,便是你始终视外族为蛮夷。”
“……臣自随陛下出边墙后受教良多。陛下襟怀四海,臣惭愧。如今仍能领此殊恩,陛下信重臣,臣定日日自省。”
“五十八了。”朱常洛看着他,“君臣之间,临别之际,倒不必讳言。在大明,你原先重经世致用,清明则褒贬不一,清流在朝,你难以出人头地。朕御极后,是重经世致用了,但又要正官风、士风,算是两个都要,你更难出人头地。让你去朝鲜,是朕从通辽到这一路想了很久的,你可知道是为什么?”
李三才沉默了很久,随后说道:“陛下要臣去朝鲜结党,结亲善大明之党,扫朝鲜旧勋外戚于朝堂之外,擢科途寒门子弟于微末。臣在大明不算公推之贤良,在朝鲜则可称清正。”
“好。”朱常洛听他说得直白,倒是赞赏了一句,“朕御极时,你已将知天命。半生所悟难自弃,朕又没把你调为京官让你早知风向,你能说出如今这番话已是难得。道甫,你如今自号修吾,朕盼你想得明白。”
第(2/3)页